取生活之源,活思维之水
- 资源简介:
约2470字。
我与课改同成长论文
取生活之源 活思维之水
西营学校 武建华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新的课程理念也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特别倡导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呢?
一、善于模拟真实情景
让学生在"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等多种形式中模拟真实情景,调动多种感官,能寓教于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愿望。如在上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学生们发出一阵欣喜,积极参与,以亲自实践懂得父亲的艰辛,从而体会到深深的父爱,并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理解长辈、孝敬长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合理利用真实情景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信息,教师可适当把握时机,合理加以利用。记得我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不知何时从外面飞进一只有趣的蜜蜂。同学们的尖叫声惊醒了我: 蜜蜂,蜜蜂呀!我开始有点不太相信,不会是同学们在寻我开心吧!我仔细寻找蜜蜂的影子。它正趴在窗户上,象是能听懂我们的语言似的,专心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发出“嗡嗡”的声音。我开始犯愁?现在是上课时间啊!总不能象下课一样,让同学们把这个可爱的不速之客“请”到教室外吧。我忽然脑筋一转,想出一个高招。我不惹它,它也不会惹我啊。于是,我将计就计。抓住这难得的生活瞬间,让同学们来和它进行亲密交流。我顺势告诉他们:蜜蜂。我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蜜蜂,由此联想什么、想象到什么。可接下来的,却让我为之一震。,同学们各尽其才,联想、想象非常丰富精彩!朋友又象是听懂我们的意思,它拍拍可爱的翅膀,飞走了。这时,我看了看同学们,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庆幸:幸亏没那样做,这总比让同学们把这朋友赶出去要强多啦! 这样既没有破坏课堂,也没有惊扰蜜蜂,使学生有了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