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24220字。
暑假作业(一)
一、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那河畔的金柳, , ,在我心头荡漾。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未尝不临文嗟悼, 。
(5) ,则咎其欲出者, 。
(6)举酒属客, , 。
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山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固:一定;师:以……为师)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晒干,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4.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9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22分)
高崧墓志与《兰亭序》 沈国仪 陶冠群
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