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斑羚飞渡》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设计
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中国教育报》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将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呢?为此,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 信息技术优化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性,这就客观要求课程设计应合理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并提高资源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计,就是要在既定的教学目标框架内设计出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认知特点,设计开发的学习资源,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三) 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原则
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传递,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认知技能的发展。
(四)符合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原则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首次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标志着语文课程目标由知识中心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斑羚飞渡》是一节自读课,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抓住对文学形象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内语文教材与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升写作技能。
二、 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被编排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三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的能力。阅读,除学习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外,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斑羚飞渡》所在的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写动物故事的记叙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小学的学习,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可以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