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文字素材(柳宗元概述)
- 资源简介:
约3640个字。
柳宗元概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今年春天在永州游,我想得最多的是柳宗元。永州是潇湘文化的流源,潇水发于九嶷山,又于古城零陵汇入湘江,全程俱在永州。显宦辈出,贤达不穷,何以竟让名于一介客户,遭贬戴罪的柳宗元呢?
中国自至圣先师孔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后,中国文人就以做官为唯一目标了。虽有隐士,并非主流,也不为世人称道。夫子这样说,也是对世相的概括,古时学科单一,社会生活单纯,读了书,也干不得别的,学以致用,文人实也别无选择。
柳宗元少蒙祖荫,“始以童子有奇名”,二十岁为“名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三十三岁为礼部员外郎,可谓少年得志,奇才奇遇。又逢王叔文朝廷当权,亟需一批没有派系瓜葛的后进人才,柳宗元遂得位列朝班,成为唐王朝政治核心人物。这时的柳宗元勘称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了。
作官须具备做官的头脑和性格。官场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平台,机遇和背景当然要紧,而才干实是第一要素,经书学问于此并不重要,甚至会成为祸患。要的是敏于窥测,善于忍辱,或庸,或腐,不贪无以奉上,清廉难从众流,黑心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