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语汇编(涉及121篇课文)
- 资源简介:
约65190个字。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汇编(涉及121篇课文)
流浪客改编
一、序言•导语重要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承上启下。如果把整个教学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联接每个阶段、每一堂课的中间环节。它起着衔接、过渡或内容转换的作用。它"承上",就是把每堂课纳入整个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教学行为系统,把这堂课看作是已经学过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已经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自然发展;它"启下",就是把学生引入新的内容、新的行为训练中,给学生的认知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兴奋点,使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情境、新问题的吸引下,得到新的充实或调整。导语是联接教程和教程之间、阶段与阶段之间、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它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由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和教学过程的行为系列决定的。
二、诱发兴趣。导语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导语可以打破学生对新教材、新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往往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见闻,尽量缩小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使疏远的变成亲近的,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信心;其次,导语可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线索指航导向,这表现在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或悬念,有目的地提供或暗示思考的路线等,使学生的认知欲望处于跃跃欲试、非追根究底而不罢休的积极状态;再次,导语可以消除学生的延续思维和心理定势,使他不停留在上一课的回忆上,而是专注于新的内容、新的问题,养成敢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勇气,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调动自己的内在因素,主动地充当学习角色,在新一课的学习中,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三、创设情境。课堂教学除去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之外,还有课堂的具体情境也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气氛、基调,它是由师生两个方面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心理因素构成的。导语,往往是以饱含感情、形象生动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制造气氛。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从而制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可因文而异,必须与教材的基本情调相一致。导语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愉悦的内容;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想境界高尚、充满思辨色彩的内容;在悲痛、沉郁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怀念烈士、继承遗志的内容;在高涨、昂扬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富有战斗精神的内容,等等。导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极力制造与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气氛,就为学生设置了浓厚的心理氛围。在这种心理环境下,学生产生耳闻日睹、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起来,认知心理积极活跃起来。导语极力创设这种课堂数学的气氛和基调,实际上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精神基础和心理条件。
四、揭示主旨。课堂教学的导语往往开门见山、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课文的主旨,并以此来明确提出本堂课的新任务。或者从介绍背景谈起,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片断或重要问题,以此为焦点和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每-环节,每一步骤。这种导语实际上起到了牵牛鼻子或者提纲挚领的作用。它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的重点上来,启示学生:入门进室就要抓住关键。这种导语既有启迪性,又有涵盖力,既引起思考,又能把握思考的趋向。因此有着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的气魄。导语的这种揭示主旨的作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它不仅指示着教师的行为,而且规定着学生的行为。使整个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进行。
五、引出思路。导语作为一堂课发出的第一条信息,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和理智,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它或者巧妙地确定思考点(即问题),或者由此及彼,为学生展开思考、联想提供某些线索或暗示。因此,导语不仅为一堂课的进展做好各种铺垫和埋伏,而且为学生的思考路线指明方向。它体现着教材的基本思路,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意图,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敞开大门铺平道路。这种导语往往设置一个悬念或者一个谜语,诱使学生去揭示悬念和谜底。揭示的过程,当然需要教师的指点,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当然,导语的这些作用并不是分割的。在实践中,一堂课的导语,往往是多种作用综合于一体。而导语的共同作用就在于: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激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诸如注意、兴趣、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形成综合的心理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好的导语犹如一首乐章的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的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开始,教师如能设计一个好的导语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121篇课文导语示例
1、爱莲说
(其一)
迎接贵宾,祝贺生日,慰问病人以及其他一些喜庆活动,常常要献花,这是为什么?是为了借献花表示一种敬意,奉献一分爱心。少年儿童,称为祖国的花朵;十六岁,称为花季;美好的团聚或是新婚志喜,说是花好月圆;形容春光明媚,说是鸟语花香……,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如梅花以"傲"为美,她冒风霜,战冰雪,总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谦逊无私的精神世界。就说落花吧,也是极为可敬可爱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她不贪恋枝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化为肥料,滋养哺育百花开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人们爱什么花,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本文是周敦颐写的,他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写莲花,寄托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吧。
(其二)
我们曾学过杨朔的《荔枝蜜》和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这两篇文章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文章各托什么物?各言什么志?(学生讨论明确答案之后,教师继续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爱莲说》,也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