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5 5:4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灯下漫笔
  教学目标
  1.明确行文思路,领会深刻思想。
  2.明确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
  3.品味语言风格,领会情理交融。
  教学重难点
  1.思想的深刻性: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灵魂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
  2.“人”的价格以及“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3.揣摩艺术特点:语言风格、情理交融。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拨法:范读一激疑一自读一自思一领悟。
  2.讨论法:如对“人”的价格的讨论,“第三样时代”的讨论。
  (解说:这些方法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列出来只是为了多提供一种教学思路。具体操作时可自由选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先生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投影)。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解说:①营造情理交融的气氛,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向对鲁迅作品深入理解,对中国社会本质的思考,对人性的感悟。②用郁达夫的文章,意在以文解文。)
  二、解题
  关于作者及题目。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学生感知。
  ②明确思路,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解说:鉴于鲁迅杂文的独特风格,加强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①研习第一部分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由钞票贬值后的“降格以求”和“非常高兴”,鲁迅看到了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解说:抓住文章叙述重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刻思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意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认认真真阅读原文,避免漫无边际、架空分析。)
  B.“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
  明确:包括。这正体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C.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10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写?
  明确: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正是他爱国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