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散步中的深沉和谐——《散步》三重深沉“和谐”之美细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1/6 19:56:4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20字。

    细碎散步中的深沉和谐
                ——《散步》三重深沉“和谐”之美细读
                                  浙江章国华
  散步在莫怀戚的文字中,采撷着《散步》中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碎片,觉得品读这样的散文,应该像作者散步一样,每一步都不需要刻意雕琢,但每一步都可以散出深沉的和谐韵味!
               (一)散步的和谐
    很多教师和参考资料都认为,散步事件本身体现出了浓浓的亲情之爱。这种爱体现在“我”作为家庭顶梁柱对责任的担当上,体现在“我”母亲对孙子的无限关爱上,体现在我妻子默默无闻的尊老爱幼上等等。
  其实,这样去解读《散步》是相当肤浅的,在课堂上,甚至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能感受到。笔者认为:《散步》真正需要的教学解读,不是散步本身体现在道德层面的泛泛的亲情之爱上。我们真正应该解读的是,这种亲情之爱他们是如何彼此理解的,只有深入理解他们是如何彼此理解的,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感动与被感动的理由。
  可以说,散步事件本身是不和谐的。我们可以假设,这件事最和谐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一家带着身体健朗的母亲,高高兴兴地在满眼绿色的田野上散步。此时,当母亲要走大路时,“我”的孩子很懂事地答应了祖母的要求,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小路,而且祖母还夸“我”的孩子懂事。即使一开始孩子提出来要走小路,“我”作为家庭顶梁柱也自然随了老母亲,最后大家一起走了大路。
  可文中的散步却偏偏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地方:首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都会觉得很累。所以她本是不愿意出来散步的。最后是在“我”的劝说下才去的。可见,母亲出去一趟好不容易。其次,本来“母亲”年纪大,体质弱,能出来散步已经很艰难了,走平坦的大路是应该的,我们尽量照顾她也是应该的,正如文中所说,“我”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而伴母亲的时间却很有限。所以我们应该走大路。可在散步路线的选择上,“我”儿子偏偏喜欢走有意思的小路。再则,在“我”无法做到两全其美的选择时,我照顾母亲走大路本是合情合理的,在尊老与爱幼的选择上,我也是完全有决定权的,正如文中说,我母亲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可最后母亲还是否定了我的决定,让我做不了能做的主,走了她不怎么好走的小路。这好像既委屈了“母亲”,又委屈“我自己”。
 从道德层面讲,如果说这体现了母亲的“爱幼”,那“我”的尊老又如何实现,这种爱幼的体现不是以丧失尊老的实现为代价吗?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一方面纠结在散步的分歧中,一方面又说不清散步到底让我们感动在哪里。
  其实,散步事件本身是不和谐的。但透过散步事件本身的不和谐,散步事件背后的情感又是深沉和谐的。当然,这种和谐不应该或不该仅仅归结为尊老爱幼道德的层面,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泛泛的亲情之爱上。因为,这种理解没有触及到在表面不和谐的事件中,情感为什么能达到深层次上的和谐。这种浓浓的亲情之爱究竟又特别在哪里,生动在哪里呢?
  首先,从情感上说,母亲是在身体有些不合适的情况下出去散步的,而且散步走的又是难走的小路。这与其说体现了“我”的一片孝顺,还不如说“我”之所以邀请母亲散步,是因为“我”心里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亏欠“母亲”太多了。而母亲之所答应去散步,与其说是去散散心,不如说这是母亲在满足“我”孝顺的机会,哪怕这种孝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