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多媒体,催开教苑满庭芳——中和中学中华诗词教研组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华诗词的实践体会
- 资源简介:
约4330个字。
借得东风多媒体催开教苑满庭芳
——中和中学中华诗词教研组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华诗词的实践体会
作者:谢凤吾
工作单位:浏阳市中和中学
联系电话:83780022,13808435216
摘要: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为中华诗词教学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拓展了教学信息空间,突破了格律教学难点,优化了诗词课堂模式,为古典文学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中华诗词多媒体课堂教学
祖国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推动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工作,在中小学开展诗教活动,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重要工作。中和中学是2007年加入的浏阳市中华诗词进校园实验学校,本人担任诗教组长,与其他语文教师一起编写诗词教材和集体备课,开展朗诵比赛、欣赏指导、编诗词课本剧和诗词写作讲座等活动,一年来,诗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5月,市教育局和淮川诗社来学校检查诗教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随着语文教学民族化的展开和深入,诗教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传统的“一板一笔一张口”的教学方法难免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爱诗、学诗的热情,同时也难以再现中华诗词形象的语言美、深邃的意境美和铿锵的音韵美。欣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深入,我校实现了信息技术“班班通”,我们发挥了多媒体声情并茂、形色俱佳的特殊功能进行中华诗词教学,并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展了教研,今将实践经验与体会总结出来,不揣冒昧,献芹于方家。
一、 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中华诗词的理想氛围。
中华诗词毕竟是古典文学,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背景生疏,加上诗词本身文字十分简练,与现代学生势必产生距离,学习往往难以保持兴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是在教学中适时播放与内容相宜的乐曲或图画,用来集中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譬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前播放歌星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歌声一起,学生闻之而心动,随而歌之,此时,未解其词已先会其情,教师顺势导入教学,不亦快哉!再如教学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制作了春夜诗人伫立楼台对月遥望的动画,配上与诗意协调的古筝曲《送别》,深情的乐曲和生动的画面,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了诗作的悠远意境。“音乐是开启感情闸门的钥匙”,在古典诗词赏析中,配上图画或者音乐,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读也好,解也好,学生在声、光、形、色营造的艺术氛围中遨游,不亦乐乎!这种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实在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诸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