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
- 资源简介:
约4520个字。
把握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
枞阳县金渡中学潘国超
摘要:新课改中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写作教学培养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改革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总体目标。
一、把握阅读教学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改革阅读教学就是要把握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那么,在新课标下,我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呢?
(一)倡导质疑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质疑,对学生的质疑及时点拔。学生的质疑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最后一课》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如《桃花源记》中有“问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