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27
- 资源简介:
约2690个字。
30、《狼》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较为浅显,也没有特别难于理解的词语。课文叙述的故事生动有趣,可引导学生自读,并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分析作者情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与文本对话理解文意,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得到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启发。
四、教学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教学方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多媒体对话。
六、教学手段:小黑板、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生对话。2分钟)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检查预习(师生对话。5分钟)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录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小黑板出示生字:缀窘苫眈瞑尻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与文本对话。15分钟)
教师范读,创设情景: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四、自读课文探究文意(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15分钟)
1、学生活动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2、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1)通假字:止
(2)活用:犬洞隧
(3)时间词:少时久之顷刻
(4)其它重点词:缀敌弛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