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学评价的思考
稠州中学 徐红忠
提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主要评价对象不仅是教师本身,更应涵盖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情况,即教师的作用是否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是否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展现个体生命活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评价 主体 发展 创造力 自主 探究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评价是教育科研领域里的研究课题,因而,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研究活动,而是一种教科研活动。目前,我校正进行新课程改革,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对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员、学校领导、教师的关注、研讨和实践。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对实验教师而言都是第一次吃螃蟹,各有各的吃法。谁的吃法好,莫衷一是。在实际教学中是有些课很好看、很精彩,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课件非常优美,教学语言滴水不漏,场面热热闹闹。但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成了绿叶,老师却是红花;有的课,老师又太放手,游离课堂之外,学生茫无头绪;有的语文综合活动课,学生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演小品,像一锅八宝粥,语文味何在?有的老师上课时,似乎陷入两难的境地——既要抓住常规的教学重、难点又要表明自己遵从“新课改”理念。结果是两头不讨好,学生们是一头雾水,课堂气氛沉闷无聊。教师既感“疑惑”,又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的困惑让第一线的老师们深思:新课程,我该如何教。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才能使新课改沿着正确轨道运行。
问题的分析
由于新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没有经验可循,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许多旧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打破,尤其是受长期以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