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1 6: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教 案 首 页
教者:秦皇岛市第八中学  杨再晨
课 题 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 课 型 复习 课 时 两课时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理解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
思想教育要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
教学难点:几种方法的分别
教法选择:讲、议、练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正确理解衬托、对比、烘托、比较的作用这是中考考察的重点
二、教师重点讲解集中写法的作用
以上这几种写作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初中教材中50%以上的课文都使用了以上写法。如《听潮》《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春》《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海燕》《故乡》《犯进中举》《沁园春•雪》《口技》《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人类的语言》《纪念白求恩》等等
他们的共同作用:使主体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其中的衬托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正衬:“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使用的就是正衬。课文中使用正衬的有《爱莲说》,文中的“菊”和“莲”构成了正衬关系,《捕蛇者说》先写蛇之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接着写“赋”之毒,最后得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结论,“蛇”和“赋”就构成了正衬关系。《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构成了正衬关系。
因此,考查对比、衬托、烘托、比较的作用就成了中考和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