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1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21 18:30: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13760字。

  海南省海口市201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3小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
  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
  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
  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
  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
  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
  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
  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
  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
  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
  大本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