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庄周买水》
——中国文人的尴尬境地
青田中学 刘晶晶
【摘 要】:一篇好的作品,内涵总是有千种,换个角度去重新审视,总是会带来新的惊喜,新的收获。由于两千年来,在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双重规范下,中国知识分子向权利屈服是自觉自愿习以为常的,而且他们在接受财富这一点上常常表现得忸怩而迟钝,因而无论是当智囊或者抬轿子都不甚合格。而且不管是无论是传统的儒家学说,还是参与构筑他们精神世界的老庄之学,都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经济,更不懂如何抓住机遇玩弄手腕,因此《庄周买水》中文人的命运也正体现了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转型期中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
【关键词】:庄子 孔子 权利 市场经济 中国文人
《庄周买水》仅用千余字就引出了“官倒”、“官场腐败”等社会问题,而且深入表现了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可总觉得作品的内涵并非仅仅如此。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宁可让“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的庄子去经历这样一种境地!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作品的新鲜感和荒诞感吗?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看看,看看这个面对市场经济手足无措的可怜的中国文人,试着重新去解读《庄周买水》!
所谓“潮流不可阻挡”,市场经济席卷而来,中国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一致拥护。可他们似乎忘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所有可以称为“转型”的时期,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很难成为获益者,相反总是不免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陷入尴尬的境地。
秦、汉的大一统相对于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一次大的转型。焚书坑儒于前,罢黜百家于后,秦皇汉武,虽各用一端,而斧钺森森,并无二致,倒霉的终归是知识分子,其栗栗自危,惶恐无日的惨状,较之战国后期前辈们的处境,相去真不可以计量。中国历史上的这一次巨大的转型好象就已经预示了中国文人的命运。
在这场经济转型到来之时除了极少数利用特权、荫庇、高科技成果等优势分化到财富阶层去的人以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迅速走向边缘化。对他们而言,维持家小生计远比保护人格尊严要紧迫得多。因此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庄子在生计面前也在也顾不得他的清净、无为的精神追求。因为无论他如何超然、逍遥,他也不可能如他自己所描绘的神人一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始终脱离不了为了一口饭而努力!所以在不可阻挡的“潮流”中,他为了生存“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