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长沙市蓝天学校 谭能研
摘要: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爱情教育也已受到关注。本文着重从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如何正视爱情教育,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爱情教育,走出课本、拓展阅读爱情文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爱情教育 课堂教学 拓展阅读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上海市率先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这一主题过去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一直是个禁忌。该单元命名为“爱情如歌”,是上海市新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章,今年在上海市20所中学试行。该册教材的主编范守纲说,我们的目的,是在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帮助他们“更加理性”地对待青春期的躁动情绪。范先生说:“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爱情是美好的,不是肤浅的,爱情需要充分理解其真义,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我们也提到了盲目恋爱的危险性,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尝试早恋。” 在教学这些作品时,要不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不少教师有所顾忌,有人认为:目前中学生早恋现象已相当普遍,教师如果在讲台上还和他们“谈情说爱”,会对学生的早恋起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而我认为:在如今开放的信息社会里,语文课不能回避爱情教育。
一﹑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儿童经青春期过渡到成年,在社会性发展上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化。初中阶段,生理的发育和性的成熟,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他们渴望尝试爱情。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无论在文学作品、影视节目中,青少年都能寻觅到“爱情”的踪影,这些描写爱情的作品有些并不能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如何对待爱情,也不能让青少年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而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以及生理的发育让他们很愿意去尝试所谓的“爱情”。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增加爱情教育课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学的爱情教育,面对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的确存在着某种“敏感”。这其实是教育如何负责任地面对青春话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