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庆市五十二中学 姚冬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因素来源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
网络资源既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同时又可成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它的特点是能够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一、网络资源的合理有度的利用可构成课程
“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网络资源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只是备选材料,只有经过教育教学加工并付诸实施才能成为课程。
教《一面》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阿累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进而品味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在网上搜索鲁迅的照片,然后我把这些照片收集整理并分门别类。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放大作者刻画的细节:鲁迅的“根根直竖”的头发、“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的胡须、“竹枝似”的手……人物形象随着同学们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节课学生不但体会了鲁迅的倔强、正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还学会了细节刻画的写作手法。他们写出了《父亲的背》、《母亲的白发》等一篇篇有人文情怀的好文章。
显而易见,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它只有在教学中经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