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铅华,拒绝浮雕——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个误区现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2 20: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洗净铅华 拒绝浮雕
——浅谈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个误区现象
海宁一中 沙燕
[摘要]
语文教学改革正以着蓬勃的态势一轮又一轮地展开,现象可喜,却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改革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形式主义,但是,一些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上的革新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
改革 形式主义 人文性 工具性 文本 大讨论 
[正文]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可谓红红火火,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语文课堂上,三尺讲台上威严的教师走了下来,和学生的身影融为一体;教师的“一言堂”被打破,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人文精神得到张扬,语文又重具文道之功用;教师不再与粉笔、黑板天天相伴,现代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普遍运用,语文教改旧貌新颜!
然而,语文教改中日益暴露出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在一些语文课上,看到的是厚厚的铅华,层层的浮雕。
一、人文教育以偏概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语言、句法、写作等技能的培训,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受到无意识地遏制,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相应调整了语文的教学目标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为可喜的是,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置于突出地位,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正。越来越多的教师汲取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将教学的触角深入到情感、审美的方面。
语文学科应人文与工具并重,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片面强调人文教育,甚至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抛弃了工具性技能的培训。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微笑着说:“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作者法布尔的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简介作者的生平。一个学生讲到法布尔小时侯观察昆虫入迷的小故事,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学生回答:“法布尔对待生活、对待科学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颔首表示赞许。(《<绿色蝈蝈>引起的碰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