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仿学课文生动的语言--景语、情语、叙事语。
2.掌握书序体裁的特点,提高把握文言词类,句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现,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把握书序的特点,学习本文洗练,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难点: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阐明的生死观。
解决办法
1.了解作者。
2.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
学生活动设计
一、课前预习
1.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
2.注意课文生动语句的赏析。
3.归纳文意,疏通结构。
二、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突出把握书序的特点,学习本文的生动语言。
2.明确评价作者阐明的生死观问题。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作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你又称他为王右军。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ài)稽(jī)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
这篇序文,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并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流露了一些消极思想。
本文作为一篇宴游诗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篇首的叙事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下文引出的感慨,议论,思绪深沉,低回曲折,深而不晦。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情景交融,文简意深,是山水游记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3.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
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