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
情性统一 铸造完美
-------《廊桥遗梦》与《围城》比较谈
合肥润安公学中学部 王修胜
[摘要] 爱情,人类恒古不变的追求!那么什么才是完美的爱情?如何对待爱情?本论文对《廊桥遗梦》与《围城》中演绎的爱情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别把弗朗西丝卡与方鸿渐的爱情历程、婚姻生活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完美的爱情是情爱与性爱的和谐统一,也只有建立在完美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健康的婚姻。因此,高度文明化的人类应该勇敢地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珍惜爱情!
[关键词] 爱情 性爱 情爱 和谐统一 勇敢追求
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生有两件事令人遗憾,得到与得不到。爱情也一样,婚姻亦如此。”[1](P79)他的这句名言,形象地再现了人们在人生追求过程中特别是在爱情和婚姻上的矛盾心理。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在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中,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生活情态的描写,真实展现了人类生存境况中的这种无奈困境与矛盾心理,把爱情、婚姻比作一座“围城”,验证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美国著名小说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短篇小说《廊桥遗梦》虽然创作时间与《围城》相差几十年,并且二者在内容、结构、手法上都有所不同,但是从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对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中的内心剖析来看,萧先生的这句名言在《廊桥遗梦》中也有真切的体现。
从两部小说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来看,《围城》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围绕方鸿渐与众多人物在爱情、婚姻、职业、教育等各方面的经历展开叙述。作者在爱情婚姻上的描写偏重于人在“常态恋爱”中的侧面叙述,因此人在恋爱中的生活显得庸俗,不那么高贵、可爱。作者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恋爱过程为线索,以方鸿渐在婚姻中矛盾、痛苦,想走出婚姻为结局,表现出现实生活与爱情、婚姻的撞击。
《廊桥遗梦》中的故事则发生在1965年美国的一个小城镇上。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沸沸扬扬宣扬性解放、个性自由的年代。其写作手法与《围城》也不同,作者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采取倒叙手法引出一对中年男女的婚外恋情。作者的笔触显然比《围城》多了几许凝重与严肃,正面描写人物的爱情。在当时性解放被宣传得轰轰烈烈的环境下,作者却以女主人公重新回到家庭为故事的结局,也是让生活与爱情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因此,尽管两部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不同,但细细分析两位作者对爱情婚姻的描写,探究其主人公产生矛盾、悲剧命运的原因,二位作者在主题倾向上其观点竟出奇地不谋而合。笔者现在就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恋爱历程及爱情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一、两部小说主人公恋爱历程的比较
《围城》中诸多人物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比《廊桥遗梦》中人物所涉及的生活范围要广得多,但两部小说都在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上有较深入细致的描绘。《围城》中几乎所有的男女人物都或深或浅地涉及到情爱领域。作者重点写方鸿渐的恋爱婚姻,刻画得最详细最微妙的也就是方鸿渐与4个女人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