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失却的感受——谈中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6 19: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4字。
作者名字:陈芷华

工作单位:顺德龙江中学

寻找失却的感受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有人说,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是视听的一代(或者几代,现在快要成为网络的一代了),而60年代以前出生的那无数代的人,都属于阅读的人。而在我们中国,有人则把这种情况推迟20年,也就是说,在中国,大概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才是电视的一代,而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还算是阅读的人。我们所教的这一代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顺德的学生,更是处在电视与网络泛滥的环境里。他们谈到电视,谈到网络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当谈起语文学习,谈起阅读书籍的感受,谈起他们所写的作文,脸色就象蔫了的茄子一样,哑口无言,这不能不使我们悲哀。他们这种生活在新世纪的、被电视文化培养起来的少年已经很少有东西让他们感动了,更谈不上对人生的感受。再加上社会阅历和经验的短缺,对文学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的人性更不能完全感受到。还记得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竟有学生问父亲怎么那么傻,橘子有多好吃呢,值得费这大工夫去买吗。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禁使我觉得可笑的同时又觉悲哀。特别有感的是在平常的日记中,学生只是随便写些每天上课的情况,或者是家里的一些活动,很少会去感受一些事情,我们改起来感觉索然无味,学生也总是埋怨没题材,没兴趣写作。对于人生缺乏用心去感受是这一代人的欠缺,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语文老师任重道远,不仅肩负着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情感素质。这是由语文的特点决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别强调了人文性的特点。在阅读方面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