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6个字。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实践之中积淀语文素养
綦江县石壕镇羊叉初级中学 曾 明
题记——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过:“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被迫进行的学习却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基础之基础的科目,以及它承载着传承人类文化的任务,无论是学生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还是走向社会成为普通的劳动者,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乐于学习语文,有深厚的语文积淀,岂不是一大快事?而现实是,一方面,多数学生乐于看一些文学性或泛文学性的东西,如童话,神话,寓言,小说以及漫画,电影电视等。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厌弃语文,甚至不愿学语文。那么,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快乐王国之中呢?我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利用“语文”自身特点,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魅力,营造“自然,自主,自觉”的语文情境,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从而积淀、提高语文素养。
一、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凭“四个一”: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枝粉笔,一张嘴。而新的语文课程观念认为,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这种看法大大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对我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了简单归纳。从自然而言,有长征红军烈士墓,两河口秀美的山水,险峻峭直的尧龙山,馒头似的丘陵,各具特色的桥梁(高峻的东风桥,宽阔的羊叉桥,铁路桥,古朴的木桥,悠久的石砌拱桥),富有有着“乌金”美誉的煤炭……从人文而言,有曲折感人、富有传奇色彩的“长征”故事,有奇趣横生的地名来历,有“石敢当”石雕,有尧龙山庙会,有春联喜联挽联、墓碑铭文、哭丧用语、知客用语,有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婚俗……其他的如教材,电影电视,歌曲,英特网,辅导读物,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