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2/23 20:56: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250字。

  望江县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古典绘画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积累,承载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中国古代哲学浓缩和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必然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古典绘画的内在韵味和价值。将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展出,就如同在欣赏着一幅历史长卷,体验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积累下来的艺术底蕴。绘画体现着精神,而精神又融于画中,从我国古典绘画中尤其能够体会到“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等古代重要的哲学精神。
  ②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对中国的古典绘画艺术影响至深至广。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各家在天和人的关系问题上的理论旨趣并不相同,却又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逻辑思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及统一,以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③儒家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尊重爱护自然界中的万物。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万物平等。“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强调的这种物我交融的心态,是天人合一状态中最理想的境界。这些言论和典故,为历代画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广泛深入的运用。天才画家创作佳品时经常进入忘我的状态。只有排除一切烦扰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时,才能做到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南宋罗大经的“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就是在抒发自己绘画创作活动中的“物化”合一的状态。中国古典绘画家历来坚持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中有我在,我中也有自然。
  ④道家哲学提倡“有无相生”,注重“无”的作用。在老子看来,宇宙之本为“道”,道是“有”与“无”的统一。有无相生,不似之似,画家以此来实现对“道”的体验。古典画家不会对物写生,看一笔画一笔,而是不役于物体的外表,在似与不似之间,方可追寻到万物“道”之本源。因此,他们笔下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万物,并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一种负载着画家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的自然。如齐白石语:“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形”是气之粗,“神”才是气之精。道家对中国古典绘画的影响还体现在绘画的创造性及审美的风格上,追求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深远的韵味。此外,儒家的“中庸”含蓄和佛家的“禅悟”说对画家的“有”“无”绘画思想的潜移默化也很明显。在绘画中,画家描绘客观物象不是目的,如何让画笔下的物象能更好地体现“道”的意境才是画家的着力点。
  ⑤中国古典画论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无画之处皆成妙境”“模糊反精到,虚空见充实”等众多理论的源生,正是在老庄哲学思想支配下艺术上的具体体验。苏东坡说过,“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中国传统画家不以表面的逼真和酷似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主张“言忘意得”。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就成了判断作品成败得失的标准。画面赏心悦目固可称为“美”,无限的余韵那才称“妙”,人们往往对那些远远超于物象之表、意趣出神入化的作品给予最高的评价。
  (选自《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哲学精神》,2013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古典绘画如同一幅历史长卷,从中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积累下来的艺术底蕴。
  B.中国古典绘画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精神的渗透和影响,从中最能够体会到古代重要的哲学精神。
  C.中国古典绘画富有内在韵味和价值,这种“韵味和价值”直接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
  D.中国古典绘画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其中以儒家“天人合一”和道家“有无相生”影响最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第①段站在中国古典绘画发展历程的高度,揭示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古典绘画相互影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指出从古典绘画中能体会到古代哲学精神。
  B.②③两段,首先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对中国古典绘画影响极大,再分别从儒家和道家思想两个方面具体展示其对中国古代画家的影响。
  C.④⑤两段,论述的是道家哲学中“有无相生”思想对中国古典绘画的景物特点、创造性以及审美风格乃至创作理论、艺术追求、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影响。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思路清晰:先总说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中国古典绘画存在重要影响,再分述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及“有无相生”思想的影响。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各个流派对于今天、人文关系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B.在绘画实践中,如果能像罗大经所说的那样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就能创作出佳品。
  C.在中国古代画家笔下,自然万物并非纯粹的客体,而是画家内心体验的载体,是“道”的体现。
  D.是否有“意”是中国传统画家判断作品高下的标准,那些虽不逼真却有意趣的作品往往能获得好品。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偃,字仲弘,庐江潜人,司空尚之中子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除中军参军,临川王义庆平西府主簿。召为太子洗马,不拜。元嘉十九年,为丹阳丞,除庐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时义阳王昶任东官,使偃行义阳国事。
  二十九年,太祖欲更北伐,访之群臣,偃议曰:“伏计贼审有残祸,犬羊易乱,歼殄非难,诚如天旨。今虽庙算无遗,而士未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