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师点评2011年中考各科试卷

作者:不详  时间:2012/1/17 6:41:27  来源:一路往南转发  人气:1351

  “在我们这个年龄”激扬文字
  【语文篇】
  ◎点评名师:蔡红梅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覆盖面广,结构清晰简约,题干表述简洁、指向明确,考点设计新颖、梯度明显。总之,是一份难易适中、富有新意的试卷。
  与往年一样,本套试题仍体现重视基础知识,强调语言运用的特点。古诗文默写各种体裁兼顾、诗文并重,要求学生全面复习,注重积累。名著阅读考查了三部名著,涉及面广,有利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知识点的考查与往年相比不再琐碎,避免了学生看了名著也不见得会的尴尬局面,这是一种进步。另外,词语的理解运用、句式变换、修改病句等题型也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强调了语言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家纷纷在“围脖”上凑热闹时,我们的语文试题回归传统,这是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以“书信沟通你我他”为主题,重在考查学生在语文情景和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其中应用文的写作值得关注,较之往年试题,这是个新的尝试与突破,体现了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强调实践的特点。
  三篇阅读分别是说明文、散文和议论性的文言文,文体分布合理,选文贴近教学。说明文选文体现了时代气息,而散文则是老瓶装新酒,选文虽旧但题目较新。现代文阅读整体上倾向于概括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文言文则是强调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的基本功。阅读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有一定区分度。
  命题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富有时代气息,让我们耳目一新,给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个题目容易出彩同时也难以把握,比较适合写散文,如果写记叙文,最好选两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诠释90后的青春风采。在这个年龄段,考生都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尽可以抒真情、发议论。从作文的提示语看,关键词仍是指向“成长”,考生可以写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和心路历程,可以写青春的感悟和收获,可以写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考生可用飞扬的文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但要避免空洞和松散,还要在选材上力求新颖,立意上体现深度,展示新时代中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巧妙点题、扣题,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没有高难题目计算容易抓分
  【化学篇】
  ◎点评名师:汤建平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化学试卷的命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试题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不变。整张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例如物质分类、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区分、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另外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如1、3、8、12等题分别涉及低碳、汞污染、煤气中毒、酸雨等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第4、5、13等题关注人体健康。
  试题知识点覆盖面较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其中选择部分难度有所加大;例如第8、9题。简答部分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比去年减少一个,难度也略低。探究性试题重视学习能力测试,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提倡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实际。但今年实验探究题较去年难,如14题根据表格数据推断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的影响因素,强化能力考查。要求考生抓住规律充分挖掘题中隐含信息,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15题对铝和稀盐酸反应后灰黑色固体成分的探究,强调基础实验,着重对解读化学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理推测,验证假设等探究方法与能力的考查,并利用试题的开放性,着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加分项目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计算部分和去年难度相当,由于题目中提供了反应方程式,使学生得分更容易。
  总的来说,今年试卷整体难度较2010年略有增加,这也反映了中考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会学还要会用
  【物理篇】
  ◎点评名师:刘志刚
  2011年中考试题设置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试题题量适中、结构简约,重视基础、加强实验、考查能力。
  试题取材于课本和生活、生产实际,重点考查考生对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物理方法的应用。如试题1中干冰升华的吸热特点,蚊香气味的微观本质;试题2中决定声音音调的因素,以及物体惯性、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判断,还有速度、电压、压力、浮力、密度的简单计算,这些试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如试题14、16、17、23这些电学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应用电路特点和电学规律来分析电路、计算电路问题。试题21设置的用“斜面”拉动物体,考查学生运用功的原理等知识来分析推理“斜面”机械的省力问题。试题22以小汽车运动作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功、热量、热机效率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演算能力。这些题目对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容易将考生的分数拉开。
  试题中实验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实验题的设置均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试题侧重于对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上进行考查,如18题、19题、20题等。
  总之,这份中考物理试卷体现了新课改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要求物理教学应转变观念,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注重应用。(通讯员巫绪力记者胡霈霖整理)
  名师点评中考试卷(中)
  【数学篇】
  点评名师:金效奇
  各部分“最后一题”都有点难
  2011中考数学试题继续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没有偏题和怪题,题目比较平稳,在平稳中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首先、试卷整体布局合理,对知识的考察比较合理、全面。整张试卷共23道题,其中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填空题4道题每题5分,最后三道题分值分别12分、12分、14分,试卷难题分布合适。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整体平稳。实际上这几年的中考数学趋向于平稳,当然平稳的试题,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三、在平稳中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与往年一样,试卷的选择题最后一题、填空题最后一题及第22题第23题有一些难度。今年的选择题最后一题是通过函数点的运动来看函数图像问题,学生对这种类型很熟悉,填空题最后一题是一个代数新定义试题,难度上比去年略低。第22题和23题考查了几何推理能力和数学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偏题,但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很全面。
  第四、试卷新增了规律探索题、淡化了概率的运用、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应用等中考热点问题。规律探索题是安徽省中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前几年中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但是2009、2010年的考题基本上是让规律探索题出现在选择和填空中,今年的考题加大了规律探索题分量,出现在大题中,其实也是在着重能力的考查。当然、今年的试题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结合,让二次函数融合在几何题中,其实也淡化了这类考题的分量。
  第五、试题注重对几何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第22题是几何图形的旋转问题,在旋转中找角的度数,线段之间的关系,题目没有突破常规,但是延续了学生在解数学题中的思维难点,让学生“够一够能抓到”,命题思路较好,是一道好的几何题。第23题,是在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框架下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及二次函数问题,是一道代数与几何结合的好题,在思考此题时只要学生审题充分就不会失分。
  【政治篇】
  点评名师:姚丽君
  满纸身边事最怕“抄死书”
  2011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集基础性、人文性、时代性、导向性、能力性于一体,落实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了考纲的基本要求,渗透着对学科教学价值和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关注社会热点,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保持了一贯的延续性,和往年试卷特点基本一致。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把握和运用程度。纯时政选择题、“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四部分内容与考纲中要求的分值比重设置基本一致。不过与去年的试卷相比,区分度略有提高,主要表现在对组合式选择题选项的甄别和对非选择题材料以及问题的分析这两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从整体上看,试题相对平和,试卷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略有提高。
  选材时效性强,材料鲜活可感。从试卷的第1题到第17题,众多题目都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分别考察了“十二五”规划、最高科学技术奖、利比亚撤侨、重拳打击问题食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金砖国家、幸福期盼、安徽年度新闻人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才强省、建党90周年和民族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试题更加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选材和设问角度相对灵活,需要学生综合把握课本知识组织答题,很好的避免了“死抄书”、“抄死书”的现象。同时,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阅读材料、审清题意联系课本知识的能力外,还要具有发现试题陷阱、把握试题设问之间关系、语言组织和表达等能力。
  这份政治试卷在选材时,试题始终坚持正面导向,意在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的发展,思考自己的行为,感悟人生的价值,唤起自己的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一直都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关注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年的试题更能体现这一特点。试卷的第14题选用的材料是安徽年度新闻人物——金书家;第16题的标题就是“立足省情同绘蓝图”,重点引用了安徽省及有关市的经济指标统计来考察我省的经济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落实人才强省的举措;第17题引用的部分材料也是江淮大地唱响红歌的典型事例。
  总之,无论是试卷的建构,还是具体题目的立意,无论是考查内容的确定,还是问题角度的设置,均考虑到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积极引导,同时明确而坚定告诉了老师: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如何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何让学生活学、学活、会学,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以促使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化。
  【历史篇】
  点评名师:赵乐
  福岛核泄漏“泄露”很多信息
  2011年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沿袭往年五大题型,更多地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形式多样,整体难度有所提高。
  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体现了时代性。今年的试题选取了日本福岛核泄漏、辛亥革命周年纪念、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等重大时政事件,“人才招聘会”、“广告公司旅游推荐”等生活事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在材料的使用上,图文并茂,善于创造历史情境在考察学生正确解读、理解史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体现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古知今,为现实服务的宗旨。
  能力要求提升,综合性、开放性强。开卷考试不是简单地翻翻资料、抄抄书本。今年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牵引和综合运用。如选择题第2题考查对“反帝反封建”概念的理解,选择题第4题通过“中国外交的发展”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识图能力,第17题由福岛核泄漏引申到近现代日本发展史,综合提炼日本发展过程中的“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更有开放性提问,如“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有两种意见,你支持哪一种并说明理由”、“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等。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读图能力、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关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等。以上变化会给对历史开卷考试认识有误区的学生带来一定难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