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校联合体2014届第二次摸底考试高一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3780字。
吉林省九校联合体2014届第二次摸底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 Al—27,S—32, Cl—35.5,K—39, Ca—40,Fe—56,Cu—64,I—127,Ba—137
第Ⅰ卷 必考题(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2.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
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一定会进化
.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生产者包括硝化细菌等这类自养型生物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至少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碳
5.科学方法是生命科学学习与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B.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同位素示踪法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经
C.摩尔根及其同事运用类比推理法,合理地解释了果蝇红白眼性状的遗传现象,并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采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6.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Si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玉兔”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常温下pH=4的NaHC2O4溶液中:c(H2C2O4)<c(C2O42-)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苯、溴水、铁粉混合可制成溴苯
C.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D.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总数为2NA
B.256g S8晶体中含S-S键为7NA个
C.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为NA个
D.1 mol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A个
10.分子式为C5H9ClO2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能与NaHCO3发生反应产生CO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4种 B. 8种 C. 12种 D. 16种
11.某金属和硝酸反应,已知参加反应的被还原的硝酸和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若已知还原产物唯一,则还原产物为
A. N2 B. N2O C. NO D. NO2
12.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pC=3。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任何电解质的水溶液中,pC(H+) +pC(OH-)=14
B.0.01mol/L的CaCl2溶液中逐渐滴加纯碱溶液,滴加过程中pC(Ca2+)逐渐减小
C.用0.01mol/L的盐酸滴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pC(H+)逐渐增大
D.某温度下,AB难溶性离子化合物的Ksp=1.0×10-10, 其饱和溶液中pC(A+)+pC(B-)=10
13.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 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
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
且n(Mg2+):n(Al3+):n( NH4+)=1:1:2
D.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其中14~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9~21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4.在变电站里,经常要用交流电表去监测电网上的强电流,所用的器材叫电流互感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