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个字。
让人欢喜让人忧
——语文课堂上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襄樊市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卞先红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对教育信息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正如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环境、能源、伦理问题一样,语文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往往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公开课就用,平时上课又不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CAI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CAI,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误区二:以图片、声音代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譬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就基本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文并茂的课文录音,学生的课堂练也当然被课文练习挤跑了。这样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能力。再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需要了,学生的动脑的想象也不需要了,一切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