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哀情,悲秋绝唱---杜甫《秋兴·其一》与《登高》比较赏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秋兴(其一)<br>
<br>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r>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r>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br>
寒衣处处崔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br>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r>
<br>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r>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r>
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r>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br>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