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说课稿2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 我 爱 这 土 地 》 说 课 稿
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
田亚磊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田亚磊,是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逐一向各位专家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现代诗歌的第一篇。这套教材的目标是: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提高新时期中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本单元的目标是:反复诵读、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体悟情感。《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典范的现代诗歌,在新诗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象征意味很重,抒情色彩很浓。
针对以上特点,本课力求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学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三个方面。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难点是:理解诗歌中多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卫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和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和诵读能力,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专业几乎全都是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受认知能力的限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喜欢一些风花雪月的诗句,对于学习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积极性不高。这就都增加了本课教学目标实现的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我要做好诗歌鉴赏的指导和点拨;采用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教法:我用情境导入法为学生营造学诗氛围;通过导读与诵读让学生让学生学会有节奏、有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通过指导点拨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学法:学生则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诵读、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这首诗。教学手段:我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光靠教师一张嘴讲授” 的模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运用视、听、读、议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各位专家重点阐述教学过程,本课用一课时分六步来展开教学,依次是: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方法点拨、研读赏析、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