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 资源简介:
约130160字。
刘国钧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制作人:臧铭勋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亲爱的同学们:
光阴似箭,时光匆匆,转眼间,你们已在学校学满了一个学年。7月1日起,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就要开始了。经过一学年紧张的学习,迎来难得的暑假生活,当然要好好放松一下心情,愉悦一下身心。但也不要忘记学习,为我们高二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此,老师特制定一份语文暑假作业,愿你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勤学并快乐着!
具体要求如下:
一、请利用暑假对高一学过的篇目(《必修一》至《必修四》)进行知识梳理。
二、找一两部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读,让他们陪伴我们度过炎热的暑期,清凉我们日益燥热的心灵!
平时课业负担繁重,我们很难从每天的作业中抬起头来,去读一读喜欢的有益的书。而暑假无疑是扩充阅读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能真正静下心来,精神集中地读,暑假过后,你会发现你变了,也许是你的谈吐,也许是你的气质,也许是你的智慧,也许是你的心灵!
暑假选读书目:
1.《平凡的世界》(路遥 著)
2.《活着》(余华 著)
3.《目送》(台湾 龙应台 著)
4.《行者无疆》(余秋雨 著)
5.《苏菲的世界》(挪威 乔斯坦•贾德)
6.《哲学的慰藉》(英 阿兰•德波顿)
7.《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 著)
8.《三国演义》(罗贯中 著)
9.《我们仨》(杨绛 著))
10.《梵高传》(美 欧文•斯通)
11.《哈姆雷特》(英 莎士比亚)
12.《欧也妮•葛朗台》(法 巴尔扎克)
13.《树上的男爵》(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14.《追风筝的人》(美裔阿富汗 卡德勒•胡塞尼)
15.《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著)
16.《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著)
阅读与写作必须结合起来才更有效,在丰富的阅读积淀下,可就读过的某一本书留下点感想或生活中的某一热点问题引发些阐释,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每10天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把你读这些书时的真实的感悟、感觉记录下来。写在《暑假作业》第10天、20天、30天、40天的作文稿纸上。
三、完成《暑假作业》上相关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必做的题目,也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基础知识不扎实。大家在放假期间,可就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打牢你基础知识的基本功。
四、看“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的大千世界,有我们学习的丰富素材,有值得品味的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有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媒介。所以,我们既要读书本上的“有字书”,又要读生活中的“无字书”。参观也好,参加社区活动也好,打工也好,远足也好……都可以,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增长你的生活阅历。
祝同学们暑假快乐,增长见识,精进学业!
第一天
【课本知识梳理吧】
复习《指南录后序》,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如有特殊现象,请指出。
①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③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④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⑤质明,避哨竹林中
⑥层见错出
⑦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③为巡船所物色
④几彷徨死
⑤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缙绅、大夫、士卒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②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③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文学常识测试吧】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传奇是小说的代称,明、清两代的传奇都是传述奇闻异事的小说。
B.词是可以歌唱、配乐的韵文,由词人所用的词牌,即可了解词作的内容。
C.先秦诸子散文各具特色,如孟子善于雄辩、气势壮阔,庄子善用寓言、想象丰富。
D.白居易大力提倡新乐府运动,其反映现实的主张,影响深远,如《东坡乐府》即宋代新乐府的代表作。
2.梅花向为文人雅士所欣赏,历来歌咏作品不绝,下列何者并非咏梅诗作?( )
A.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B.独占梁园一片春,东风吹作白云身。不知暖日开如雪,只道凡间洗尽尘
C.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D.众芳摇落独鲜妍,占断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下引各文句,据文意判断其学派归属,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
甲、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乙、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丙、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奚仲、王尔:两位古代巧匠〕
A.道家/儒家/法家 B.儒家/墨家/法家
C.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