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中叶德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名著《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已在我国翻译出版。<br>
第斯多惠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事业的热爱上。”<br>
第斯多惠还指出:“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的力量和源泉”。<br>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加强,摆脱自然天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批评“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 “教师的主导思想就是促进人类的道德”。<br>
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他强调“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主动去掌握知识”。他说:“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怎样建造建筑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制造砖瓦,并要和学生一起动手施工,教会学生建好房屋的本领”。 他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他认为教师首先要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坚持不懈地为完成伟大的崇高的人类使命而奋斗终身”。其次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一个好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培养教育人”。再次要有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他认为“教师本人如果没有主见,遇事左右摇摆,感情空虚,意志薄弱,这怎么能把学生的迟钝培养成敏捷,把笨拙培养成灵巧呢”?<br>
在知识结构方面,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br>
在实际能力方面,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富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就思考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就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求真、善、美的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心灰意懒”。<br>
在特殊能力方面,教师首先应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凡是会想不会表达,主要是思想不清”,“说话简洁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其次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学生只要有了这种活跃的情感,教师就不必额外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为此,第斯多惠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生活的调剂”;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要充分发挥个性,“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量”。他还认为教师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谁善于教学,谁就必然善于管理纪律,谁教学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