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顺序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980个字。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5讲:说明顺序
【考点概说】
介绍事物或事理,自然有个先后顺序问题,要言之有序,合乎事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进程和变化规律,明确顺序与结构的关系,注意顺序的标志,分析顺序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而理清说明脉络。
【考点解读】
1. 理清顺序的各种类型。
说明顺序就是说明的先后安排,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不是可以随意运作的,既有讲究,又有学问,概而言之,大致有如下几种。了解这些顺序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这种知识的掌握,并对阅读应试产生积极的意义。
①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与事物或事理发展进程相一致。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从“三千多年前”写到“现在”,中间还有许多历史阶段和时间词语。(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方位转移安排顺序,视力所及,笔触所至,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都是其表现形式,比如《故宫博物馆》、《核舟记》就是这样安排的。(3)程序顺序,就是以生产或工作的程序先后为序,适宜于说明某种物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符合事理,例如《制作门帘》一文,就是依照工序先后来行文的。(4)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包括因果、主次、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等等。《大自然的语言》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以上这些顺序,是就主要方面而言的,在各自的内部还有与之相应的其他顺序;另外,这些顺序,可以用于某篇文章的整体,也可以用于局部的段落;而且,顺序之间有时还互相包容,大顺序中还有另外的小顺序。有了这些认识,就会对说明顺序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阅读应试也是有裨益的。
2.注意顺序的相关标志。
说明时,采用何种顺序,不仅有讲究,而且还显示出相应的标志来。顺序不同,所用的语言标志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顺序与标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顺序,会有相应的标志与之配合,具体表现在:
①时间顺序。这种顺序有时间词语显示,有两种情况:一是时间名词,时间跨度大的说明文常用这种顺序,如说明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或者是说明汉字的演变等;二是时间副词,时间跨度小的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一会儿——不久——过了片刻——刹那间。②空间顺序。这种顺序显示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踪迹转换动词过渡.如“走进大门——穿过两道圆拱——绕过北院——走下台阶——来到大厅;二是视觉方位转移牵引。如正前方——右边——左前方——后边。(3)程序顺序。这种顺序标志主要是由表示承接或序号类词语担当,前者如首先——接着——然后——再就是一最后;后者如首先——其次——再次——第四。④逻辑顺序。这种顺序标志常常不够明显,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加进一些标志。如加上“因为”或者‘‘所以’’,这是因果关系;再就是如上“最主要的",这是主次顺序,还就是加上“只要稍加分析",这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阅读时,如果抓住了这些标志.不仅会准确地看出顺序的种类,还可以加快答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