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18 7:5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谈谈《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
广西德保中学/韦 佳(523105)
对富有教育价值、激励作用或警示作用的文章,人们常常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予以评价。“现实意义”,换种说法即是“时代性”。老教师常遇有这种情况,几十年前自己做学生时学习某篇课文,老师说该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即以当时的眼光看具有那时代的“时代性”,几十年之后自己再教那同一篇课文,仍然觉得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即以现今的眼光看具有现时代的“时代性”。可见某些文章的时代性是不因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所谓文章的时代性(现实意义),是指文章准确反映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现实,准确表达出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人们校正现实思想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有利于人们珍爱生活、完善自身、创造美好未来。
在谈《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之前,有必要先从整体上把握其写作内容。本文写的是扁鹊为桓公诊病而桓公拒绝医治的故事。文中的扁鹊是一位富有洞察力和预见力的高明的医生。他第一次晋见桓公,经过“立有间”的观察,判断桓公“有疾在腠理”,并预见“不治将恐深”。第二次、第三次见到桓公时,洞察到桓公之疾分别在“肌肤”、“肠胃”,并预见到“不治将益深”。第四次见到桓公时,洞察到桓公之疾在“骨髓”,预见到“无奈何也”,因而掉头便跑,很快逃往秦国避祸去了。文中的蔡桓公则是一位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讳疾忌医的人。扁鹊初次到来,经过一番观察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时,桓公不是说“我这病小意思,无大碍,用不着治”,而是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根本不承认自己有病。他不仅态度冷漠地回绝扁鹊“寡人无疾”,而且在扁鹊离开之后洋洋自得地对身边的大臣与侍从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言下之意是我对你扁鹊的图谋与伎俩清楚得很,我不会让你得逞的,你休想在我这里捞到好处。言语中充满对扁鹊的轻蔑与讥讽。扁鹊接下去的两次晋见,指出桓公的病情已不断加深时,桓公均是“不应”、“不悦”,对扁鹊不加理睬,明显表示出拒绝、反感与厌烦。正由于桓公刚愎自用,不肯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医治,导致病情不断加剧,等到病入“骨髓”时,神医扁鹊也“无奈何也”,桓公遂一命呜呼了。
文中的桓公是一个反面教材。他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疗,最终病死的悲剧性命运警示人们,切不可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的行为有着多么严重的危害。可以说,本文对人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具有深刻的时代性。
文章的时代性,既可以从正面体现,也可以从侧面体现。所谓正面体现,是指通过讴歌真善美,正面激励人们如何扬善,使人们懂得什么是该肯定、颂扬的。所谓侧面体现,是指通过鞭挞假恶丑,侧面警示人们如何弃恶,使人们懂得什么是该否定、批判的。本文的时代性正是从侧面体现出来的。它借桓公的悲剧从侧面警示人们,不能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那样是没有出路的。它深刻地启示人们要避免重蹈蔡桓公的覆辙,就应吸取其教训,一定要敢于承认自身的缺点错误,勇于接受批评,彻底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避祸全身,获得新生和发展。无论何时何地,《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对任何个人均具有这种警示教育的现实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正表明本文的时代性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其实,蔡桓公“讳疾忌医”而身死的悲剧发生有众多原因的。抛开桓公本身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讳疾忌医的根本原因,我们能否从扁鹊身上找到一些原因,得到一些启示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