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浅谈对高中理科毕业班学生的语文复习补偏方法
作者/林景(广西明江教科所)
在我们学校的理科毕业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跷脚”科目。语文学科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在高考总分取得好成绩的一块“短板”,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问题是,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很强的科目,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绝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学生面对这耗时长,收效差的“短板”,在只剩不多的一个多点学期里,苦于不知到底该如何去“补”。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在高三这一“非常”时期(复习应考时期),除了认真上好语文课,提高听课效率外,我们学生针对自身情况不妨也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以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语文“补短” 最佳收效:
方法一:对照考纲找不足。高三学年的各科教学主要是复习教学,平心而论,其目的主要还是针对高考,语文学科需要掌握的东西确实很多,但高考不可能全部都考,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颁发的《考试说明》(考纲)的内容就是每年高考该科考查的范围,所以“跷脚”学生很有必要仔细对照考纲的条款,找出自身知识的缺陷,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做到有的放矢,把宝贵的时间用到刀口上。
方法二:强化训练抓基础。备考就好比备战,要明确战略重点。从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和内容分布的情况看,卷<一>(60分选择题)得分的高低对于"跷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选择题部分往往能取得了40分甚至50以上的高分。这表明,同卷<二>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跷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卷<一>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比较容易。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化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它们放到前面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得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可在老师帮助下选择一些条块练习卷,内容要有针对性,题目要典型,难度要适中,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效率;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设法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错,以便总结教训,真正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在补短(抓尖补偏)的过程中,有重点地给"跷脚"学生进行了抽测调查,以练诊病,提高了补短的针对性和效益。
方法三:揣摩技巧补短处。语文"跷脚"生的"短处"主要表现在语言知识积累不丰富、语感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方面,即语文基础差,考测起来失分最多的也是这一块。而这些的确很难在短时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训练一些其它方面的技巧,此所谓"内功"不足之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