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情之所至,感人至深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江苏省响水外国语学校 朱笑冬
“文以情为贵”,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中学生写文章应该坦露自己的胸怀,应该表现自己的喜乐哀怒,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找准动情点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如果我们找准他(她)们的“动情点”,哪怕是铁石心肠之人,也能动情、动容、流泪。由于一个人的家庭、文化、观念、经历等不同,所感动的人和事各不相同,如何才能写出让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文章呢?我想,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这就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在自己内心深处贮藏很久的东西写出来,选材要小,要掂量一下材料有无“动情点”,能否让人感动。
二、挖掘四种情
就中学生而言,可在下面四种“情”上下功夫:
(1)写至亲之情
亲情是人间最高尚,最纯洁之情,你可以写父对子的舐犊之情,你可以写母女间的连心之情,你可以写姐妹间的同胞之情,你可以写兄弟间的手足之情。亲情最易打动人,最易感染人。李密的《陈情表》、柳宗元的《祭十二郎文》,前者感动了晋武帝,非只原谅他“辞不就职”,而且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后者感动历代的文人墨客,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用阅读此文的感受来衡量一个人的品德高下(“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两篇文章的社会效应。探究两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均在于他们所写的是人间亲情,“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亲情最动人之处,还表现在生离死别之时,“妈妈,我爱你”这句话,如果在平时,是多么平常,但如果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就能把人们的眼泪引出来。如一篇题为《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文章,写“9.11”事件中,在世贸大楼即将倒塌之时,银行家爱德华自知性命难保,便在极短的时间里打了三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