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20个字。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1.词义理解不准型
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
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
a.衷:内心。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褒义词。(不能形容市场)
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
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⑶各行其是: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⑷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⑸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⑹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⑺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⑻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⑼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⑽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使用范围不当型
对成语的使用范围或搭配对象不清楚而导致的滥用。
典型示例:“五一”小长假的北海公园,每天都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示例详解:“车水马龙”可以形容城市或者街道,而不能形容公园,这里属于使用范围不清而造成的误用。
本类型常见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