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4 11: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60字。
《灯下漫笔》教案

第一课时

湛江师范学院  陈雪

一、课题
《灯下漫笔》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思路和结构来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现象、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六、教学课型
讲读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一) 明确单元重点:P67页,说理性散文的特点,理中含情,情中有理,事情理三者交融。
(二)杂文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拿来主义》。以小见大,语言辛辣、犀利,幽默,讽刺,反语,具有无比的力度。
(三)解题:(请同学们谈谈对漫笔的了解)
明确: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放得开收得拢。而且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在1925年4月29日的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四)快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
(五)整体感知
1、思考作者所涉及的对象有几方面?
明确:中国人(老百姓)、统治者(主子)、中国社会(时代)。
2、思路:现实——历史——未来
3、引子:兑换钞票(思维的爆发点)
4、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写起的,那整件事情是如何呈现的?
明确 :过程: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行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银元不得(第二段)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赶去兑现,打了折也不计较。
5、联系所学的政治知识,说说对于钞票贬值的认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