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0字。
创意 — 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关键词
太和一中 刘思群
在新学期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念已经逐渐熟悉、理解、接受。现在凸现在基层学校领导与教师面前的最大矛盾,恐怕就是如何解决教材内容多、活动多与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各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反映的“不懂教”“讲不完”的舆论聚焦均源于此。据于新课标教改这种困惑的迫切性与普遍性,我们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从教材分析上看,新课标语文教材编写精巧在于拓展阅读、点击链接与学生活动这几个环节。因为这种编排不但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的数量上得以扩充,开阔了视野,而且在阅读质量上也得以深入,使他们的思考、领悟更为到位,并在活动实践中形成初步的能力。要达就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处理上提出切合这种教材实际的创造性的设计与构想。这就是我们强调的: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突破在于创意。
在语文教改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常常听到“学者型的语文教师”的提法,这是一个悦耳动听的极具理想化色彩的概念。以这样的概念来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似乎已经近于教改浮躁的产物,是很不现实的。对于各种负载已经超乎极限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心一意当好一个教书匠”这种提法恐怕更切合实际。这并非降低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好的教书匠,要求具有匠心,要求做到匠心独运。这种提法容易使语文教师努力目标更为明确,工作精力更为集中,多在教学创意上用功夫,对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改革可谓“善莫大焉”。
最近我们应全市高一语文中心组要求,承担了一次全市性语文新课标教学研讨课。由谭耀淳老师主讲《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代诗歌单元《迢迢牵牛星》。本单元是《语文必修1》的重点单元,也是难点单元。经过反复的研讨准备,我们达成了对本单元教学设计上比较一致的几点认识。这些创意最后也得到市中心组有关专家的肯定,认为是本次市公开课的闪光点。
第一,以点带面。这种创意主要处理一个单元中精讲与略读的关系,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死板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例如,《迢迢牵牛星》尽管比较简单易懂,但是考虑到它在汉代五言诗中相对典范、颇具代表,通过细读精讲,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清晰明确的认知,便于学生理解阅读古代五言诗的规范,掌握鉴赏古代五言诗的方法、规律。以此为前提,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些复杂的范例,如《饮马长城窟行》、《明月何皎皎》、《燕歌行》、《月夜》等。这样就大大扩充了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与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多读的设计是完全吻合的,并加快了教学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