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字。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语文教师
余锦耀
现代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因而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创新的教育。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如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教育必然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也不可能实现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创新的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师。根据“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创新的土壤,处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是实现教育创新的主力。要创新就要立足实践,加强研究,研究社会经济,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离开研究,就会陷入盲目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就无所谓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要使教师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全面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尤其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担,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从传统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提倡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有积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在这个领域当然责无旁贷。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应如何成为研究型的呢?
一、必须提高语文教师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专家和学者的事,广大语文教师因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教育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更直接,更深刻。语文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会给教育科学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沿着更科学更合理的轨道运行,推动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会化语文教学带来变化,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也是学术交流的需要。有些教师上了几十年的语文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没有把它整理出来,不善于搞科学研究,止步于做一名经验型的教师;这不仅无益于本人素质的提高,对教师队伍来说,也是一个损失,使别人失去了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学习的机会。
语文教师的科学研究也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语文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搜集教育信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最后整理成文章或专著发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重新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各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