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60字。
对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刘 维
【摘要】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就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学习的效率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组 合作学习 交流 讨论 效率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作为教材、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课程标准不象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的各方面做出硬性的、过多过死的规定,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国民某一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出初步规定,这样就对教材、教师和学业评价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也给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开启了创造思维的捷径。
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它不是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哪个概念,记住了哪个知识点,形成了哪种技能,而关注学生是否得到全面的发展。虽然它不象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目标甚至是课时的安排,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无疑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自主、合作、探究”是《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新课标中,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作了具体的要求。然而,小组合作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当新颖的课堂经验,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做。不少人对于小组合作的理解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一份功课他们做,或者让他们讨论若干个问题。然而,大部份的教师很快就发现,这样做有太多的问题。例如,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几十个学生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课堂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