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用兴趣之火点燃自主学习的火炬
——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黄晓霞
摘要: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对以往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满堂灌的语文进行了颠覆,有利于推进中国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进程。然而如何帮助学生改变原来那种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却成为老师们的难题。本文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尝试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视学生自主性这一点进行浅释。
关键词:课程标准 兴趣 自主性 创造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对我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颠覆的作用,新的理念指导老师们开展新的教学,引导学生们进行语文学习,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进行探索耕耘。今年高一级全面实行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的推行,更是对教师的考验。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了本届高一语文老师探索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验性探索教学,在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主动性(我想学)——基于学生内在要求,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转移至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等等,了解学生是所有教学试验和进程的起点。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教好语文必须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但若想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用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在一个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和两个教学班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主要采用了笔谈、面谈和机谈(计算机和手机)几种方式。经常和学生们通信,一起进餐,一起运动……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们都很喜欢上网,特别喜欢到论坛上发帖子。了解了他们的论坛后,我几乎每天都会上网浏览学生们的留言,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平时的活动。我主动跟学生们要QQ号码,在QQ上与他们谈心,像好朋友一样,不给他们任何的压力。经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现在的高中生百分之八十身上都带手机,尽管学校屡屡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但收效却甚微。手机成了中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不愿意收起手机,他们大多害怕孤独,喜欢通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