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90字。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邯郸市二十五中学 郗静波
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其育人作用不可替代。除了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外,它还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直接关涉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健康要素的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注意加强在语文课中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
一、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世界、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正确的荣辱观、生死观、善恶观、良心观、正义感、同情感以及自尊、自爱、自重,从而让善良和美好逐渐在学生的行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做出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
例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后体会,一是从父亲角度体会父爱的深沉博大,二是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并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代表小英子在父亲墓前对父亲告白。学生不仅深切地感受了父女深情,也进一步理解了父母严格教育背后蕴涵的苦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做了延伸阅读。在《秋天的怀念》、《背影》等文章的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深挚的爱,然后让学生给父母写封信,和父母做一次真诚的沟通。类似的闪光点处处都有,例如学习《散步》,可让学生感受课文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培养关心、体贴他人的爱心;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怎样与他人相处;学习《珍珠鸟》,让学生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阅读使学生学会了理解,学会发现和珍惜,更要学会善待周围一切关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给学生的心灵一个充满阳光的窗口。在阅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写作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作文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相机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例如话题“心事”,作为青春期的学生自然有很多话说。成长的烦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