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学语文教材浅谈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2 21: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就中学语文教材谈谈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惠安惠南中学  张淑秀 
         
内容摘要: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不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广泛撷取论据,充分地证明了它使用的普遍性,探索了它的规律性。同时,也分析词类活用的滥用问题,分析词的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的区别。
关键词:文言文语法现象;词类活用;词的兼类;规律;滥用;区别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在中学语文教材所学的文言文中极为突出。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我们阅读古籍,深入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对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下面分类列举一些词类活用的例子。
(一) 动词的活用
1、 动词活用作名词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4)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
(5)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赵太后》)
“援、救、伏、死生、继”原本都是动词,这里不是处在主语,就是处在宾语的位置,所以都活用为名词了。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以上几例中,“阙、退、生”均为动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