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ppt(课件+练习,8份)
- 资源简介: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单元整合提升.doc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doc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DOC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PPT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DOC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PPT
第17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DOC
第17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PPT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属于(C)
A.西学东渐 B.西学中源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解析:题目中“伦纪”、“圣道”等词语都体现了封建统治的道德约束,所以体现了“中体西用”的言论。
2.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主张(A)
①“中体西用” ②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③“务通”,主张西学 ④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不可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3.下列关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是严复对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精辟概括
B.与洋务派“中体西用”说没有本质区别
C.在当时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D.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解析: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
……
要点一 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机遇
1.第一次机遇。
(1)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2)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机遇。
(1)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2)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机遇。
(1)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人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近代历史上,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每次战争都以中国失败,签订屈辱条约而告结束。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有识之士奋起自救。而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社会政治学说等都成为仁人志士们学习的对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一一、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
……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民曾怎样的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体在中国是否一帆风顺呢?
一、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1.背景: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要不要以“反清”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问题。
3.结果: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
……
第17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抗战胜利前后,为了建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民主解放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民主党派逐渐认清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本质,同共产党并肩战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民主斗争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一、解放区的天
1.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
(1)目的: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内容: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
(3)意义:团结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普选制度。
(1)内容: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到各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中。
(2)意义: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国统区的民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