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研究杭州萧山 李红燕
一、 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语文教学课堂上,由于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
作为生命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宰”,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灵感,使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忽视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崇尚“满堂讲”、“标准答案”,评判学生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致使师生之间缺乏信任与配合。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在悲叹:现在的学生对于怎么那么被动?接受能力怎么那么低?这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我区新课程实施已快一年了,面对上述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改观上述现状。那就必须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凸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必须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畅所欲言,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之火花。
二、 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
1、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学习的收获在于学习的参与过程之中。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是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面是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可以说,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会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从传统的讲授和被动的接受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主体参与是一个
动态的学习过程,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它不拘泥于课堂,它可以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它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学生重视语文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语文回归
到生活世界,这是新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语文必须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开拓课程的时空,使学习不仅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