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高中语文学习常规作业探新与思考
广西天等职业中学:王勇斌
一、缘起
任何一门学科的作业,不外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与反馈等。而初高中语文学科作业情况在这几个方面均显得不尽人意。
初中语文日常作业内容主要是汉字注音、词语抄写、词义解释、病句修改、修辞辨识等基础知识操练,而各种各样的一课一练、单元同步练习、质量评估卷、联考模拟练习等,以考试代替平常的作业,重复地做着教参上分析过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或课文中的各种“考点”。加上初中语文的各种联考、中考,绝大部分内容在课内,平常的作业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感觉无趣,被动应付。语文在各科的“竞争”中显得非常困难,处境尴尬,数学教师发讲义,语文教师担心被挤掉,不管是还必要、是否有实效,为了“占领阵地”,也胡乱地发练习,结果学生只做几个选择题,要用自己的话表述的都空在那里,于是有的教师怪其他学科压得太紧,时学生忽视语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语文素质难以提高,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却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或隐或显的抵触心理。
学生升入高中,渴望有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就是语文基础一般的同学也常常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这本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有利因素。但是,高中语文的日常学习特别是日常作业,常常使学生大失所望。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青睐的是各种各样的标榜为“状元之路”之类的练习,除了对课文知识点的烦琐练习外,即使是高一,每一课的练习中常常还有直接指向高考的“拓展练习”,读一遍课文只须几分钟,若要认真做完“配套”的课后练习没有一两节课是不行的。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地管得细、盯得紧、捉得牢、批改仔细,如果说,初中语文作业的应付情况因此还不严惩的话,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显得潇洒,语文作业放羊式管理的不少,每人一本厚厚的同步练习册,自然不可能一本一本地批,最多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对。这更可能给重负中的学生提供应付的更多理由,因为人毕竟是有惰性的。
另外,高中语文新教材似乎淡化了基础训练,课后可操作的题目几乎没有,而这几年时髦的观念变得比什么都快,高中教师赶潮流的比初中更多,反正高考又不是考课内的,于是平时的作业,大多是教师心血来潮式的,或不顾学科特点,或不考虑时间是否允许,或片面地夸大开放性,使学生觉得高中语文除了读读背背,没有什么作业可做,做什么对考试也没有多大帮助,学生的功利常常不是没有道理的。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任何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过程的积累,如何设计一以贯之的切实可行的常规性作业,实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大探索点。
二、探新
笔者工作20多年来,一直思考着这个看似简单实是复杂的问题,经过近十多年的尝试,我弃一课一练、单元练习与测试或烦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于不顾,除了在毕业最后阶段做一些适应性训练外,不断完善着一种常规性训练,即“每日思考”。
各科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总是与近期课堂学习紧密相连的,本着巩固与提高,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每日思考”既然为一种常规作业,必然伴随日常语文学习过程,而不是孤立于日常学习的附加作业。因而,它与一般作业一样,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师生反馈互动,总须有一定的计划和一定的操作形式与程序。
1.作业内容与形式
所谓“每日思考”,就是把课堂学习之思、课风阅读之得,日常观察之见,日常生活之感等,稍作整理与挖掘,从周一至周五,根据学习具体情况,或“每日思考、当日成文”,或“每日思考、隔日成文”,经过初始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每篇不少于400字,多写不限,成文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