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劳动女性形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2 12:1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700字。
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姚含柔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摘 要:张爱玲的作品塑造了许许多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劳动者。这些劳动妇女形象可以分为三类:①“吃人”的“女奴”;②逐步觉醒的被污辱被损害者;③可亲可爱的普通劳动妇女。本文结合张爱玲小说的文本内容,分析和解读了这些女性的思想性格特征、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并阐述张爱玲塑造这些形象所选择的“人性”的角度和存在的局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劳动妇女形象;人性;局限


张爱玲作为一个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中最为丰富最具光彩的人物几乎都是女性形象,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果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多见的。关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许多人已经作出了大量深刻的阐述和评价。但是,读者对张爱玲笔下的劳动妇女形象的关注尚不够充分。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下层劳动者的出现虽然不多,但在一些以没落家庭为背景的故事中,张爱玲已经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这一类型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以背景人物还是主人公的身份出现,都以她们的独特形象成为张爱玲所描绘的一幅幅沪港风俗画不可或缺的点缀和补充,使作家着力想表现的生活和人生的真实能够贯彻到底,认识她们,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张爱玲作品的理解。
  一
“帮佣”是20世纪30、40年代旧中国普遍存在一种经济现象。婢女,丫环,老妈子,小大姐……这些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生存的底层劳动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许多作家在其作品中对劳动妇女的辛酸和苦难均有

作者简介:姚含柔(1982——)女,广东汕头人,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01级本科生。

不同程度的反映。大多数作家是从阶级的角度出发,抒发了对她们命
运的同情和悲悯,进而发出对旧社会礼教旧制度的鞭挞和谴责。而张爱玲则不从阶级的角度来描写,更多的是着眼于“人性”的角度来刻划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反映她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这些人都具有相同的身份——底层劳动者。因此,这些劳动妇女势必要遭遇“双重枷锁”的禁锢。然而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使她们呈现出迥异的类型特征:
1“吃人”的“女奴”
鲁迅先生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1]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以他的睿智看穿了沉滞落后的旧中国的“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吃人”者往往也被人“吃”,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烂、美丽世界,两个尸首背对着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2]下面所分析的《十八春》中的阿宝,《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睨儿,《小艾》中的陶妈正是一群“往下沉”的“吃人”的劳动妇女。
阿宝是《十八春》里伺候曼璐的婢女。张爱玲在小说中戏剧性地安排主人公沈世钧第一次到曼桢家看到的第一个顾家人正是这个阿宝。在世钧的眼里,阿宝是个引人注目的不简单的女佣,她打扮光鲜,“脚趾甲全是鲜红的,涂着蔻丹,”“穿着镂空白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