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ppt37
- 资源简介:
共37张,约1410字。
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教学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增强学生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的意识。
3.培养学生梳理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自主能力增强了,加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了小组的激励机制,合作探究能力也有所提升。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回顾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特点:言简意赅,表现力强,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
字数:多由四个字组成,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一般都有出处。
二、了解成语的来源:
1.课堂小活动——看图猜成语。(图片照应成语的各种来源)
(遵循学习规律,由感性到理性)
2.明确成语的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
三、梳理成语的结构
联系高中衔接教学时有关短语类型的学习,梳理成语的结构关系: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等。
(遵循学习规律,由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
四、梳理成语与文化
请学生按小组展示课外对相关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加深对成语的认识。
★课堂梳理:把成语按衣食住行、动物植物、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治国、做人归类。
(以上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结合成语来源、结构涉及范围来理解成语的意识。)
五、成语运用
(一)读准成语。
(二)去伪存真。
(三)链接高考。
(四)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及辨析。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褒贬误用 4、谦敬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