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个字。
东阳马生序阅读分析
北京人大附中 rchlch
一、字的音、型、意:
1.词性活用:
(1)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2)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 名词作状语)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名词作状语)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支”通“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 “披”,穿着
(3)与之论辨 “辨”同“辩”
3.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2)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4)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5)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5. 录毕,走送之。 代词,它。
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的。
之
弗之怠。 代词,代抄书这件事
益慕圣贤之道。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必若余之手录。
当余之从师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6.难句解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
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
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