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触龙 说 赵 太 后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 李修红
目的要求: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2、品味鉴赏本文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3、认识凡事应从长远考虑,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和文言知识点的梳理归纳。
2、精当的细节描写和游说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舌头”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触龙是如何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太后,换来齐国救援之师的吧。
二、简介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赵威后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认为她是先卑贱而后尊贵,而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三、介绍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他年幼,故由赵太后执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齐国求救兵,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以太后幼子长安君为人质。一向颇为开明的太后,却由于溺爱幼子,一时糊涂,甚至蛮不讲理,对于大臣的强谏,她恼怒至极,公开下令警告群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触龙去见她会有什么结果呢?
四、指导自读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游说(shuì) 唾沫(tuò) 强谏(qiǎng) 有郄(xì) 恃粥(shì)
耆食(shì) 老媪(ǎo) 接踵(zhǒng) 膏腴(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