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50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教师魅力
南通市虹桥二中 瞿燕
内容提要: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着的生命个体,教育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的师爱和人格、学识和宽容、自信和仪表、语言和创造是教育的载体和风帆,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携带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魅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改变过去少、差、费等问题,则更需要有魅力的教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魅力 教学效率
从教七年来,笔者所教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体分析一下成功的原因, 我觉得关键在于我能充分展示个人魅力。何谓魅力,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是也。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 ,在生活、在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语文教师有哪些魅力能为学生所吸引,在教学中具有意义?本人结合自身体会谈点初浅的认识。
魅力之一:爱——师魅的源泉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被乌申斯基誉为阳光的教师人格力量的灵魂就是爱。这里的爱包括两方面:爱事业、爱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挚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会有奉献的动力,才能迸发出热情,用整个身心去拥抱事业,无怨无悔、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学生是懂事的孩子,他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愿意像老师爱自己的事业一样爱自己的学习。
教师要爱学生,处事公正无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像魏巍念小学时用石板迎住老师轻轻敲下来的教鞭便悟出“她爱我们”一样,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机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爱反馈回去,从而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动情效应”中,学生会自愿与教师合作,会情不自禁地向教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倾诉心底的秘密。“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相信在这种状态下,什么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语文教学尤其需要爱滋润课堂,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理解。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为教师所拨动。学生对教师的爱心感受越深,对教师也就越加信任,对教师的教导越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教师采取挖苦、恶语侮辱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方法,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挫伤学生自尊心,师生情感水火不相容,即使是课堂表面平静,可学生渴求知识的心却变得冷却,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对完成教学任务造成障碍。
爱是教育的灵魂。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对于从事爱的教育的园丁们来说: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就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事业。
魅力之二:人格——师魅的灵魂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时,就会处处表现出一种向师性,这也许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吧!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也将成为学生的楷模。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