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标准方程》ppt19
- 资源简介:
新课标人教B版选修2-1: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9份打包)
│ 【学情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测评练习】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观评记录】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教材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教学设计】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课标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课后反思】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 【效果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doc
└─【课件设计】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
【课件设计】椭圆的标准方程_数学_高中_张龙庆_3705910002.ppt
椭圆的标准方程.exe
椭圆的标准方程习题.exe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 《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本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交流、合作、反思等过程建构新知识,并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观察——
实验----猜想——推导——应用”的思想方法,逐步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定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循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演示、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重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汇集思想。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辅垫。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分析、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讨论总结出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椭圆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视觉展示及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容易观察、分析。
学情分析 由于高二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又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乐于探索新知识,虽然学习热情时起时落,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适当安排问题引导和个别提问学生,注意要多利用定义来理解,要使学生习惯动手画图,对相类似的内容可以用类比法来记忆知识点.